在過去的兩年半多,因受防疫措施及勞工人數大減之影響,房產發展項目被拖慢,疫情同樣影響供應鏈,使建築物料價格失控。香港建築幕牆裝飾協會副會長許志鵬先生透露建築物料-如鋁材等-的價格於2021年暴升七成。他指出:「在建築界工作三十年,從未見過業界被這程度打擊。據他估計,本港約七成的建築項目均受到疫情影響。」
(Click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鑑於社交距離及防疫要求,項目經理均應落實政府發出的工地指引及程序。至於就項目進度因疫情受阻而可能出現的合約糾紛,有關方面應將事實列出,試圖尋找和睦的解決辦法。」他又指,承辦商及分包商可根據合約中的不可抗逆條款於現況是否適用。
業界科技與創新
許稱:「疫情正測試業界化難為機的韌性及能力。透過推動跨業務協同,我們繼續承諾引導業界邁向創新、可持續、數碼轉型及提高市場滿意度的發展方向。」使用「建築信息模擬」(BIM)軟件,使業界透過科技運用及數碼轉型克服疫情帶來的干擾及更多挑戰。在家工作越見普遍,許指:「BIM 作為一個立體平台,可於施工開始前虛擬繪製新建築或基礎設施;平台支援遙距工作,讓用家透過網上分享與合作創造複雜的立體模型,即使工地停工也無阻工程繼續進行。」
疫情後,BIM 將會繼續幫助建築專業人士更有效計劃、設計及管理大廈建築。許說:「透過這工具得出的數據可促進「組裝合成」建築法。這是在工地以外的工廠環境生產最後組裝所需的預製組件,減低浪費物料、加快建築進度、減低對空氣及噪音污染以抑制全球氣候改變。」
人工智能及三维立體打印技術更為業界帶來可持續發展之益處。許說:「香港建築幕牆裝飾協會已整裝待發,支援業界專業人士加強幕牆設計及建造持續創新。」
碳排放或成罪魁禍首
碳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可是以二氧化碳的形態於大氣中過量排放卻會威脅人類存亡。據世界綠色建築委員會資料顯示,建築界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佔約三成九,這包括建築中的隱含及營運碳排。
許稱:「現代建築廣泛取材混凝土、玻璃及鋁,因其結構強韌且外表美觀。但市場缺乏低碳排足跡的建築物料。」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設計了一個名為「綠色建築產品認證」的本地認證計劃,認證環保建築物料、產品及建築服務組件。許說:「透過認證計劃作為藍本,鼓勵建造商選擇可循環或可再用物料時,亦避免選擇含有有毒元素的物料。他們更可以從鄰近區域的供應商採購,以減低長途運輸所造成的碳排放足跡。」
環保建設的實踐
建築師在設計建築時可透過簡單直接的方法減低碳排放的足跡。許指:「應鼓勵設計師多為室內環境自然採光及引入新鮮空氣,且確保建築圍護結構安全。有效絕緣能防止室內溫度向外流失。簡單的建築細節及建築面向能減低溫度流失、節約能源及減省開支。」
高性能耐久性的幕牆同樣重要;因為幕牆越耐用、所需維修越少,也越能減少長遠碳排放的影響,這能夠有助抵消製造幕牆時所造成之排放。」
香港建築的可持續性
許補充指香港的頂尖建築,尤其很多新建及近期完工的,全都符合可持續發展標準的最高要求。可是,在舊區那些已有數十年樓齡的樓宇就不能同言而諭。將這類樓宇翻新成可持續住宅往往是量不能寄的工作。他續稱:「例如想在窗框加入厚身隔熱玻璃,會發現這根本是不可能,因為舊式樓宇結構上都不能承受更重的載量。」
這個問題已獲逐步解決。至90年代末,港府於市區重建策略中加入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市區重建仍然密集式進行。許說:「最重要的是:政府已經承諾會在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成為首個為達致該目標而定下特定時間表的中國城市。」
#本文首發於香港建築幕墙裝飾協會官方雜誌 – The FAÇADE 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