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慎興業與華懋集團聯合舉辦「邁向可持續未來—推動機電裝備合成法」峰會引領可持續發展 邁向新里程

    11 December 2024
    利園八期高度採用機電裝備合成法,比例高達85%,當中面積達60,000平方呎用作都會公園的綠化空間。項目獲得多項頂級綠色建築認證,成為香港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新典範。

    (2024年12月10日, 香港)由希慎興業有限公司(「希慎」)與華懋集團(「華懋」)聯合主辦的「邁向可持續未來—推動機電裝備合成法」峰會(「峰會」)今天圓滿舉行。峰會首次向業界展示全港首個高度採用「機電裝備合成法」(「MiMEP」)的私人建築項目—利園八期。位於銅鑼灣加路連山道的利園八期由希慎與華懋合資發展,是次峰會特別展示了其在機電裝備合成法應用方面創新,並以此為業界樹立典範。在作為指導單位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的支持下,峰會雲集來自政府與業界之領袖及建築領域技術專家,並成功吸引線上線下合共超過 1,000 名來自物業發展生態圈的持份者及可持續發展界別的專業人士參與,共同探討這項創新建築技術有效促進未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Click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女士,JP在峰會開幕致辭中,分享透過可持續建築技術如機電裝備合成法,推動建造業行業革新。她表示:「MiMEP的發展不僅是機電行業的創新和發展,亦是我們提升經濟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及控制建造成本的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希慎和華懋位於銅鑼灣的利園八期項目,率先就MiMEP投下信心一票,為業界帶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政府一直大力支持機電裝備合成法的實踐,並已應用於大型基建項目。我們會為業界營造更有利環境,為採用MiMEP拆牆鬆綁,讓業界有一個健全的生態圈及供應鏈 。機電裝備合成法有潛力成為建造業的新產業,為香港未來建造業作出更大貢獻。」

    希慎興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營運總監呂幹威先生於歡迎辭中,闡述機電裝備合成法為建造業界及商界帶來改變,並以希慎的旗艦發展項目利園八期為例,展示機電裝備合成法在私人建築項目中的成功應用。呂先生表示:「希慎一直秉持可持續建築發展的理念,並積極探索建築領域的創新。機電裝備合成法全面革新我們的建築流程,涵蓋從設計到施工的每個環節。憑藉我們對機電裝備合成法的信心及與生態圈各夥伴的緊密合作,利園八期成功實現85%的機電裝備合成法應用,創下全港私人建築項目的最高應用比例。是次技術應用顯著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同時大幅提升安全性和施工效率。機電裝備合成法不僅是創新的建築技術,更是結合可持續性與營運效益的全新策略,為香港可持續都市建設樹立新典範。」

    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總監曾殿科先生表示:「華懋在推動綠色建築科技雙管齊下。在工商業項目方面,機電裝備合成法在興建利園八期大幅採用,亦將會應用於華懋旗下的葵涌凍倉儲存及物流中心,以及東涌商業項目。華懋亦是全港首個私人發展商,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私人住宅項目。展望將來,華懋繼續擔當綠色建築科技的先行者角色,為業界樹立榜樣,並悉力建設優質環境,令市民可以安居、樂業,以及培育下一代。」

    領袖對談—邁向可持續未來

    領袖對話環節匯聚業界的重要持份者,共同探討機電裝備合成法在塑造可持續建築未來方面的變革潛力。各專家講者深入交流及探討機電裝備合成法有助應對建築業當前最嚴峻的挑戰,如建造業勞動力老化、實現減少碳排放目標以及追趕工程進度壓力等。討論議題亦包括與機電裝備合成法的相關支持政策和各種商業可行性,以及香港與內地跨境合作在推動模組化建築創新中的關鍵作用。領袖對話環節中亦強調培育數碼建築人才,應對建造業的數碼化轉型。各專家講者指出,業界期望透過政策支持、資金和培訓等多管齊下的策略,在未來的項目中全面釋放機電裝備合成法的潛力,重新定義建造業的未來,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智慧綠色建築之都的領先地位。

    圓桌討論—採用機電裝備合成法的技術挑戰及機遇

    此圓桌討論環節以利園八期作為重要案例,聚焦探討機電裝備合成法在私人建築項目中的成功應用,深入闡述該項目採用的創新設計和採購策略,同時分享在未來項目中更廣泛應用這項創新技術的經驗和啟示,為業界提供寶貴參考。討論環節進一步延伸至機電裝備合成法為大灣區製造商帶來的發展機遇,特別是稅務優惠政策的支持下,如何促進可供製造和裝配的設計(「DfMA」)以及現場安裝技能的專業發展。圓桌討論的講者亦談及在愈來愈多租戶優先選擇環保且高效辦公空間的趨勢下,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對辦公室租賃市場產生的正面影響。

    安樂工程集團執行董事及董事總經理鄭偉能工程師分享了參與利園八期項目的經驗。他指出:「安樂工程一直是機電裝備合成法技術領域的先驅,我們在利園八期的經驗證明,這些系統在項目早期階段的整合,能顯著提升施工效率與工地安全。我們深信這正是建造業的未來,而我們很榮幸能夠走在最前,與業界共同向前邁進。」鄭偉能工程師表示,他們一開始已就機電裝備合成法設立工作指引,多年來不斷根據應用機電裝備合成法所得經驗進行改善和優化,發展成為今天一個有系統的解決方案。配合自設的「機電裝備合成法設計及建造中心」和「機電裝備合成法高效生產研發中心」,安樂工程有信心能夠嚴控每個MiMEP組件的質量。他認為,大灣區的機遇為機電裝備合成法的製造業務提供了巨大發展潛力,製造商可受惠於規模經濟效益及政策支持,尤其是貿易和出口稅務回扣機制,能大幅為製造商降低成本,提升MiMEP組件的競爭優勢。如果能把握這些優勢及良機,將可降低投資風險並提升回報,進一步推動機電裝備合成法在香港及大灣區的發展。

    協興建築有限公司副董事總經理馬德源先生則進一步闡述了利園八期採用的獨特採購策略及協調機制。馬德源先生指出:「希慎在利園八期項目引入的 iMEP 角色,對於機電裝備合成法的有效實施起了關鍵作用。要實現這項創新,我們作為主要承建商,需要重新思考並優化現有的採購流程及工作流程,以確保模組化組件的成功整合。我們通過『場外預製、場內裝嵌』,徹底消除了傳統現場施工單位獨立作業產生的低效問題。這不僅加快了項目進度,還降低了風險並提升了安全性。要充分發揮 機電裝備合成法的潛力,我們需要在培訓及專業發展上加大投資。現有的可供製造和裝配的設計 (DfMA)課程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展這些課程,涵蓋機電裝備合成法模組現場安裝的專業技能。這將確保技術人員能夠掌握模組化建築的複雜性,減少錯誤並確保項目的順利執行。」

    利園八期是希慎興業利園拓展策略的重要拼圖之一,為其資產組合新增約110萬平方呎總樓面面積。項目將引進多項具備可持續發展特色的配置,為社區帶來裨益,當中包括面積達60,000平方呎用作都會公園的綠化空間、行人天橋以加強區內商厦的連接性及行人暢達度,以及在提升能源效益、可再生能源、廢物管理和珍惜用水方面的多項措施,為租戶和訪客營造一個環保及舒適的環境。 利園八期符合最高的可持續發展標準,是全港首個高度採用機電裝備合成法的私人建築項目,比例高達85%,為香港私人建築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樹立了新標準。項目共使用超過7,000 個模組,成功應對了行業勞動力短缺和建造效率等關鍵挑戰。通過「場外預製、場內裝嵌」,項目在減廢方面取得顯著成果,現場建造廢料減少70%、碳排放量減少70%,而機電成本則整體降低5%。此外,模組裝嵌僅用90天完成,比傳統建造方法縮短三個月,充分展現機電裝備合成法的高效與創新。項目預期於2026年竣工,並獲得由國際和本地認證機構頒發的綠色及身心健康證書的最高評級。目前,希慎位於銅鑼灣的總樓面面積中已有超過 270 萬平方呎獲得綠色建築認證,足證希慎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Video
     
    Gallery

    no images were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