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洋紫荊作為設計靈感的 The Henderson ,其曲線外形不單為中環景觀帶來視覺平衡作用,更為城市引入更柔和及更可持續發展的設計;這座地標級建築物充滿著創新風格,並在不同的細節中擁抱高端建築科技。
(Click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地產策劃部高級副總經理吳樹強表示:「The Henderson 位於中環核心區的東西軸線之上,被兩排宏偉的建築物所環繞著;這些強勢、剛性的高樓,嚴如一排排列隊的士兵,橫跨了整個維港岸上。所以,為何不在中間引入一位公主或女皇呢?」。所以 The Henderson 的設計就是跟隨著這個獨特有趣的概念而展開,為方正規劃的香港城市景觀帶來一抹溫柔。
建築物由舉世知名的建築公司 Zaha Hadid Architects 所設計,靈感來自香港的市花洋紫荊,外型如雕塑般從平地生長出來。大樓位於中環和金鐘之間,面對著由貝聿銘設計和外形不對稱的中銀大廈,並鄰近由 Norman Foster 設計的滙豐總部。The Henderson 在充滿棱角的建築群中加添了優雅的對比,綻放成為廿一世紀香港的嶄新地標。
被遮打花園、琳寶徑休憩花園及香港公園簇擁著,The Henderson 與四周的行人天橋網絡相連,融入城市肌理,將參數化設計與宜居性結合,反映著連貫城市歷史和對周邊環境的尊重。
全城期待的 The Henderson 將於 2025 年 3 月 正式開幕,正好趕上了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的展期,建築背後的願景也越見清晰;是要創造出一個能成為當代的建築承傳,同時可以成為走向未來、與時並進的新銳建築。
吳樹強捕捉 The Henderson 的精髓而說:「這建築物既著眼於未來,同時也向過去致敬,是城市森林中的『小皇后』」。
曲面玻璃幕牆的挑戰
The Henderson 的全曲面玻璃幕牆在香港實屬罕見,擺脫多面玻璃結構建築的常規外型。從雙曲面造型,到製作這些專門的玻璃板都是充滿著技術挑戰,要完成這個項目殊不簡單。
吳樹強回憶著充滿變數的項目初期說:「我們當時不知道誰能夠完成這個設計。」即使項目與全球頂級的玻璃製造商合作,在最初仍是充滿挫折,雙曲面玻璃的公差及光學變形問題,差點使項目一度陷入困境,凸顯設計上前所未有的難度。
由於項目管理層需要看到具體證明,才能相信設計並非天馬行空。這導致需要製作出一系列詳細的樣板測試,而這些並不僅是形式上的流程,而是要得到批准所需的重要步驟。
吳樹強解釋:「管理高層參觀過這些樣板後均穫益良多,尤其是對公差、光學變形和塗層有更深入認識。」這些樣板測試成為試驗場,讓團隊即時修正方案,並實時找出解決辦法。
除了樣板測試,廣泛使用的研究及「數碼模具」技術,有助公司解決公差及光學變形的問題。每塊玻璃板中複雜的弧度必需非常準確,採用的數碼技術成為關鍵,並可確保每塊玻璃均可完美嵌入框架。
吳樹強指出:「沒有數碼模型技術,根本無法完成建築物。」
這樣的精確程度,還促成一個大膽的決定:生產時不會保留備用玻璃板。取而代之的是製作過程的精準度,意味著可按需生產替換玻璃,並保證同樣高準確性,展示項目對先進技術的信心。
外牆韌性:以創新應對不測風雲
颱風對香港的高層建築帶來持續威脅,為應對這些挑戰,The Henderson 團隊開發出一個稱為「外牆韌性」的設計概念。
吳樹強說出:「颱風期間構成威脅的不僅是強風壓力,飛散物體才是真正的威脅。」
玻璃板的設計是以受控方式破碎,即使損壞後,且在維修前,建築的外觀依然可保持視覺上的完整。這種方法為不可預測的災害帶來緩衝,當建築面對大自然的無常時,仍能保持完整,並應對氣候危機中的極端天氣現象。
除了美學和堅韌,幕牆在建築的可持續發展策略中也發揮關鍵作用。專利的太陽能幕牆降溫裝置、智能百葉窗及可開啟的窗戶,均由智能系統控制,並實時從屋頂及街道收集天氣數據。這些智能功能不僅為現代生活帶來便利,促進行為改變來有效減少能源消耗,但卻不影響環境舒適;這些措施共同實現運營階段的碳排放量減少了四至五成,最終長遠目標是達至碳中和。
吳樹強更指出:「我們盡量使用數碼技術來提高精準度,並可減少浪費。」這種可減則減的理念滲透到建築設計的各個方面,可持續性是核心原則之一。
在經歷初期的困難後,團隊的堅持和創新得到回報,最終成功製作特製的雙曲面玻璃板,成就 The Henderson 獨特的外牆設計。結果不僅符合設計的美學和技術要求,還能面對香港嚴苛的天氣條件,保持韌性。
嶄新式幕牆
The Henderson 的另一個獨特之處,為國際拍賣行佳士得度身訂造的「凹進式立面」,配備定制的旋臂式起重機系統。隨著佳士得每個月舉行的展覽,系統能有效運輸大型及沉重的藝術品。定製系統強調建築適應力強,展示 The Henderson 不僅是一個靜態結構,而是一個為滿足甚至超越租戶要求而設計的靈活空間。
The Henderson 還率先引入能在多個平面上展示數碼內容的多媒體外牆,而不會影響建築的簡潔外觀。吳樹強指出:「這不像典型的 LED 廣告牌那樣突兀。」
當多媒體外牆未被使用時會融入外牆部分,避免傳統屏幕突兀的外表。在啟動時,可以顯示同步訊息及圖像,讓建築成為城市景觀中的一個動態部分。
建築團隊的熱情和前瞻
從一開始,The Henderson 的構思就是從香港的高樓大廈景觀當中,加入一個象徵創新與優雅的「皇后」。過程卻充滿困難。從建造精密的曲面玻璃外牆到應對複雜的地鐵網絡,使這個現代工程技術的項目極限不斷受到挑戰。
然而,正是建築專業團隊的熱情和前瞻,確保項目得以實現。吳樹強所說的「不要視問題為問題,要將它看作一個能做得更好的機會」,讓團隊面對困難時亦能以積極的態度應對,確保項目順利進行。
The Henderson 不僅是城中的一座新大廈,亦將會成為香港建築標誌的象徵,為城市的發展朝向更加周詳及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猶如從靈感來源的洋紫荊,建築既細緻精美,又展露恆久標誌的象徵,為香港作為世界上擁有最引人入勝的景觀,在硬朗建築風格中以溫柔的點綴。The Henderson 標誌著憑藉創造力、合作和堅定不移的奉獻精神,使遙不可及的願景也可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