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重生

    18 July 2014

    英语「 Reclamation 」一词,原解作使土地休养生息。纵观其历史,香港多年奉行的「土地再生」就是以填海增加可建土地供城市发展。这类土地工程能创造大量平地,令香港成为地球上人口最稠密、建筑物平均称冠的城市先列。尽管这发展模式乃香港的经济与建筑业繁荣之根基,同时却将建筑环境与大自然完全割裂。

    Reef_Render

    10 DESIGN (拾稼设计)为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提交的参展作品,探索以「土地再生」的概念,提升香港的天然资源。由Sean Quinn、 Silan Yip、 Nkiru Mokwe 及 Michael 策划,并得到事务所全力支援;拾稼设计对香港今昔的建筑作全面研究,制定路线图有望缓解这资源密集型都市的环境足迹,同时引入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新模式。

    可持续设计主管 Sean Quinn 介绍:「随着香港暂停填海发展,我们希望为未来绘画全新愿景:崭新而更名副其实的「土地再生」形式,让土地透过生态友善举措恢复,同时照顾香港的社会及经济需求。 」VFC_render_tower

    香港极度依赖外地资源,迄今其碳足迹的99.4%是在境外排放。不仅是香港的发展,它的生物承载力亦已超越极限。

    设计所呈交了三个重新规划及活化的独立方案,研究城市农场、海洋生态公园及废物发电的潜力,扩展大自然疆域,为香港创建新的城市环境。

    垂直耕种

    垂直农场中心(VFC)建议选址维港海滨,方案中的420米高垂直农场以提供农业服务及互动博物馆作基础,配以水培植被覆盖的商业楼层、和设有气雾培植系统及观景台的豪华酒店。香港目超过90%食物依靠进口,VFC引入了能够种植超过60种本地常见农户物的多层式生产系统。气雾和水培系统,从大楼外墙抽取湿气和雨水,供给每年5至10次收成,而且具轻巧、节省空间,并能垂直堆叠的优点。方案总种植面积相当于172公顷农田,每年可处理1,000吨的二氧化碳,贡献二十亿港元收益(相当于香港目前的农业生产总值)。

    建筑物周边湿地公园能透过污水再生系统,天然净化40万加仑废水重新引入相邻建筑物再用。渡轮码头前方的社区苗圃让市民自行耕作,另设农贸市场向公众开放。方案内所有废物均会增值回收,如厨余能作肥料或转化为沼气发电。


    人工鱼礁Reef_Rendered Section

    填海最大害处是当挖泥工程进行时,海底土壤的毒素与重金属污染物同时被翻起,四处飘散于香港水域。自香港填海活动增加三倍后,归咎于这难以逆转的破坏,曾经兴盛一时,分布于五十四个宁静海湾的海鱼养殖业已日渐式微。

    阳光海滨渔场是填海的替代方案,位处坪洲水域占地650公顷,毗邻西博寮海峡,水产养殖景观和活跃湿地及低密度鱼塘相连,利用人工鱼礁作配套,有效净化和滋养周边海域,拥过滤重金属及污染物,同时重新引入关键营养素和微生物的多重功能,为超过140种的沿海和内陆鱼类珊瑚礁提供产卵和觅食之所,每年支持多达150公吨可持续鱼类产量。

    能源公园Methane_Render

    长沙湾能源公园​​是一个封闭系统方案,利用原向堆填区倾倒的厨余,转移往社区中心和发电厂进行能源转化。方案将扩展长沙湾现有批发市场,加建沼气发电厂和由沼气提供热能的公众泳池,还有发光沼气气球标示厨余水平,照亮香港的天际线。厨余占每日倾倒往堆填区废物的当中四成,约3,500吨。

    厨余不再倾倒于接近饱和的堆填区,轻松回收后并转化重生。被带到中心的废物经过厌氧消化;过程中释放的沼气填满漂浮在空中的巨型气球。气球一旦充满,沼气被提取并转换为电能、热能,或堆肥,足够供约58,000人使用。

    最终的愿景看来颇石破天惊,然而方案中的所有技术却早已不同形式存在。每项策略已经过环境、社会和经济评估显示效益。所有建议方案均具可扩展性。垂直农场组件可以应用到新建或现有住宅和商业楼宇,增加本地农作物供应顺道活化城市内涵。渔业和海洋保护区能在全港现有海湾开枝散叶。任何香港堆填区都可提取沼气,提供能源。

    香港欲迈向“少碳”城市之路,还得各方携手,政府、发展商、设计师和公众必须合作,令香港生机重现。

    Video
     
    Gallery

    no images were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