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港深城市 \ 建築雙城雙年展(香港)四大展區明起全部開放予公眾參觀以「集籽種城」共同探索城市韌性

    12 September 2022

    (2022年9月9日香港)由香港建築師學會雙年展基金會主辦,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及香港設計師協會共同協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為主要贊助機構,兩年一度的本地建築界盛事——港深城市 \ 建築雙城雙年展(香港)(下稱「雙年展」)第二階段展覽將於9月10日(明天)起於北角(東)渡輪碼頭及天星碼頭(中環及尖沙咀)壓軸展出,而第一階段展覽則在上月底率先於中環街市登場。「雙年展」是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活動之一。

    (Click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今屆雙年展由六位策展人共同策劃,他們均為土生土長的「80後」香港建築師及設計師,活躍於各建築及創作領域,包括在數個國際都市走了一圈後又回到香港的美國註冊建築師梅馥曼女士(Fei)、熱衷城市研究的荷蘭註冊建築師何尚衡先生(Alfred)、跨媒界藝術創作及策展人盧韻淇女士(Wiki)、擅於遺產保育建築的香港註冊建築師徐卓華女士(Erica)、對香港古蹟及歷史有濃厚興趣的香港註冊建築師黃洪銓先生 (Nicky)、以及從事文物保育專業的香港註冊建築師龍文菁女士(Carla)。

    今屆雙年展的主題為「集籽種城」,聚集了50多個探討城市、建築及建構環境議題的參展單位,共同探索怎樣令社會上的不同元素共存、取得平衡。策展團隊希望參展單位透過反思「種籽」的概念——一種微不足道,卻具備抗禦困難的生命根源,能夠如經營種籽庫般,把民間別具韌性的「種籽」,置放於陽光下,讓大家見證及推動其成長。今屆雙年展中每顆收集得來的「種籽」形狀各異,但都是始自對人的關注,憑藉一個單純的信念,一起摸索我城未來的方向,寫下屬於當代的香港故事。

    今屆雙年展的香港部分舉辦至11月26日(星期六),四個展覽場地分別是北角(東)渡輪碼頭、中環街市及天星碼頭(中環及尖沙咀),而深圳部分則將於今年11月25日(星期五)於深圳羅湖粵海城·金啤坊展開,展示三件實體展品及其他跨媒體創作。策展團隊對場地的選擇亦印證「集籽種城」的概念,挑選一些為人熟識並散落城中的地方如碼頭、街市等,喚起當中的日常人文故事,讓大眾重新築起某些失落的記憶。香港部分在展覽期間將舉辦一系列社區項目,包括工作坊、學術研討會、導賞團及放映會等,配以多元化的展品,內容涵蓋實體與虛擬世界,包括裝置藝術丶互動設計丶跨媒體創作及虛擬技術,令今屆展覽貼近大眾,成為屬於每個香港人的雙年展。

    深入淺出 大人小朋友一同踏上探索社區之旅

    今屆雙年展已率先於上月底(8月27日)開放中環街市展區,其中聚焦多個社會議題,希望加深不同年齡層的參觀者對於城市發展及相關內容的認識,當中部份展品以互動方式,由淺入深地讓參觀者寓學習於遊戲,適合親子一同參與。

    重點展品:

    • 地實踐永續發展目標,遊戲結合虛擬與現實,玩味十足。

    今屆雙年展匯聚本地及海外具代表性的參展單位,他們來自科學、藝術、教育、設計、社區、建築、保育及影像等領域,從自身角度出發,透過自下而上」、「共居」、「人與自然的共生」及「生活宣言」四個命題,構想富韌力的城市,「種」出和而不同、可持續的城市發展藍圖。

    自下而上 – 社區設計與社會設計

    當城市面臨老化問題,建築環境亦如是。在這前提下,自下而上地由居民的需求所展開的社區設計,相對於由上至下的管理式設計,理論上能避免城市更新時所引起的衝突。這種設計模式可怎樣重新定義建築師和規劃師的角色?又能否成為推動文物保護的一種方式?

    重點展品

    • 支持人本交通、改善街道設計的群體「街道變革」希望透過 「#Streetopia」,鼓勵公眾表達「#咁理想條街點樣」。
    • 香港清潔工工具研究所透過作品「清潔工DIY工具」展出清潔工友們如何自費製作既實用又耐用的「開工架生」默默貢獻社會,一方面宣揚他們自製工具的智慧,另一方面旨在喚起大家對清潔工的關注。

    共居 – 多元化與包容

    香港這城市素以包容、多元化見稱。我們是如何與不同人群,其中包括弱勢群體、殘疾人士、LGBTQ社群、長者和少數族裔等共處,讓這裡成為每個人的宜居城市?不少參展單位梳理了其對多元與包容的城市設計方法的反思。

    重點展品:

    • 在中環街市展出、出自Make Room Community的研究作品「房屋不是結果 – 過渡房屋的社區營造和展望」藉著露營床與睡袋為主要媒介,以居民的角度,記錄他們從劏房單位搬遷到新落成過渡性房屋社區的轉變,從而對過渡房屋政策和設計進行比較評估,藉此促進本地弱勢社群創造復原力。
    • 納  設計及建築事務所的展品「充氣教堂」是一個便攜式、可重複使用的充氣結構,想像市民在疫情下因社交處所關閉、假日無法參與宗教聚會之時,如何以單人模式在戶外完成信仰儀式。

    人與自然的共生 – 可持續規劃

    為應對疫情危機,人們開始遙距工作。城市人口的流動減少,同時有更多人選擇搬到負擔較輕的宜居地區,成為了重構城市規劃的契機——發展可持續城市時,我們是否應比以往更尊重大自然與傳統文化,以及「城市與鄉村」、「當代與歷史」、「人類與自然」之間應有怎樣的共生關係?

    重點展品:

    • 由曾偉俊、梁皓晴和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共同創作的實驗項目「蜂。酒店指示牌」試圖展示設計不應單純為滿足人類的需求,還應配合其他生物的需求,讓城市更富生物多樣性及包容性。
    • 以鄉郊復育為題的項目「本地竹實驗」設於北角碼頭,參展人繼里畫坊為沙頭角擁有360年歷史的梅子林客家村制訂復育方案,集合了研究團隊、居民、參與學生及義工們的知識、技術、經驗和創意,探討人與自然關係、在地物料如竹、磚瓦和植物染的使用,共同策劃香港的鄉郊資源庫。

    生活宣言 – 另類生活與低碳生活

    為保護環境,奉行低碳可持續生活是不少個體以至國家所宣揚的價值。然而在全球疫情下,廣泛使用的一次性用品及網購產生的大量包裝材料,教我們不得不反思該如何挑戰現狀並忠於信念,過上更富韌力的可持續生活。

    重點展品:

    • 探討城市規劃的項目「雜草重生」設於中環天星碼頭(七號碼頭),由王曉欣及龐宇靈設計,透過反思看似常帶貶義的「雜草」的生態價值及其韌性,旨在累積日常生活中近在咫尺卻被忽視的自然知識,建立有關城市荒野的體驗並探索在高密度城市景觀中與其他物種共存的方法。
    • 由創意集體「懷疑人生就去」、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及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共同策劃的「天星沙龍」,帶參加者乘坐電動渡輪穿過維多利亞港前往青衣天星小輪船塢,通過歷史、文學和流行文化,重溫與這片小海港緊密相連的城市故事,將緩慢的渡輪改造為休息、反思生活和沉浸式城市觀察的靜態空間。

    2022 港深城市 \ 建築雙城雙年展(香港)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觀︰

    主題 :集籽種城
    日期及地點: 即日起至2022年11月26日 主要展覽場地: 北角(東)渡輪碼頭、中環街市、天星碼頭 (中環及尖沙咀) *各場地之展覽日期有別,請留意官方專頁   深圳部 2022年底至2023年初,為期三個月,詳情待定
    展區開放詳情: 第一階段 (即日起至 10月26日): 中環街市 第二階段 (9月10日 – 11月26日): 北角(東)渡輪碼頭、天星碼頭 (中環及尖沙咀) 天星沙龍船期 (10月7日及10月14日, 下午5:30 -下午7:30, 訂票詳情請留意雙年展官方專頁)   深圳部 深圳羅湖粵海城·金啤坊(原金威啤酒廠) (11月底或12月初開幕)
    活動 :展覽講座及研討會工作坊主題電影放映會公眾導賞團
    網頁 :http://www.uabbhk.org/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uabbh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uabbhk/
    Hashtags :#UABB2022  #hkszbicitybiennale #architecturebiennale #hkszbicitybiennale #HKSAR25 #CreateHK
    #港深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 #集籽種城 #雙年展#香港特區25周年 #創意香港
    策展團隊 :梅馥曼女士 – 建築師(美國) 何尚衡先生 – 建築師(荷蘭) 盧韻淇女士 – 跨媒界藝術創作及策展人 徐卓華女士 – 建築師(香港) 黃洪銓先生 – 建築師(香港) 龍文菁女士  -建築師(香港)
    主辦及主贊助機構 :主辦機構: 香港建築師學會雙年展基金會 協辦機構: 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香港設計師協會
    合作單位:
    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組委會 主要贊助機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
    Video
     
    Gallery

    no images were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