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一心 创建迎海

    8 July 2015

    刘荣广伍振民建筑师事务所( 香港) 有限公司( 下称D L N ) 主席刘荣广先生,从没有想到由最初策划至今,「迎海」这个项目竟要花上二十五年的时间。

    double cove

    每個出現在香港天際線上的大型項目,背後皆是一場引人入勝的財富、權力與影響力的比試。對DLN所而言,迎海的故事展現出事務所的毅力和前瞻。 DLN主席劉榮廣先生接受《PRC 建設》專訪,以建築師角度分享項目發展的背後故事。「我自1990年起開始這項目,迄今已有25年。它需要這麼長的時間才大功告成。該年代的發展商總是雄心萬丈,但項目經理亦如走馬燈般幾經轉換,再加上政策上亦有所變化,當年政府傾向低密度發展,現在卻鼓勵興建更多單位。」

    為繁榮規劃

    N1433_IC4A4745

    劉氐憶述政府與發展商在地積比率上的不同看法,令大計停留在規劃階段多年。在低密度項目大行其道的年代,多個參與發展商力爭把地積比率提高至3倍。故此,迎海最終等及政策轉舵,而能順利興建亦稱得上是個小奇蹟。而且屋苑內所包含的設施,即使以今天的標準來衡量,仍相當富前瞻性,幾可肯定劉主席的堅持是對的。

    正當香港仍為限制新建築高度與制定通風標準爭議不休時,迎海在每座住宅大樓之間特設充裕空間作通風廊,而且大樓之間的高度不一,精心佈局下每座前後也視野無阻。

    「屋苑所在的落禾沙地段需要保留某些重要環境元素;本身它有一個美麗的山丘,希望從山邊到海濱的視線可一氣呵成。通風廊既分隔各大樓,同時開通景觀。我們花了相當時間研究如何令這屋苑更環保,同時如何令外觀更吸引。

    迎海所處地段面積達88,000 平方米,建成21座住宅後空間仍然充裕。地段三面環水,一面背山;DLN的任務之一,是保育由未經污染的紅樹林與海星棲息地組成的高生態價值景觀。其中西南端有大約8,800平方米的小樹林,必須予以保留,並變身成為屋苑特色之一。 最後,在多番設計改動以調整綠化區邊界,建立了一個較走在時代尖端的總體規劃。

    「一如概往,DLN在規劃迎海之前已顧及環境保護的需要,不知不覺間環保設計變成事務所重要的一環。」

    衝擊上視覺

    N1433_IC4B4572

    迎海別樹一格的外觀,尤其是深藍色及橙色的外牆一度引發全城熱議。據劉氐指出,這色彩配搭乃是由 Lord Richard Rogers 設計的,這位曾負責巴黎龐畢度中心的建築界鬼才,並素以大膽見稱。「他選用了深色作主調,營造氣勢宏偉的效果,亦是令大家熱議的原因。爭論自有其好處,至少令大家把它掛在口邊。」

    走在最前端

    項目的環保考量與地段規劃經得起時間考驗,其建築佈局更展現了比上世紀90年代遠遠領先的眼光。連接南邊烏溪沙港鐵站與北面白石休憩區的7.6米寬行人通道,既保障住戶私隱之餘,亦方便公眾人士。早在附近白石的公共交通與設施完成規劃前,迎海的興建已進行得如火如荼,白石規劃大網刊憲生效,影響迎海的出入口設計。昇高了的平台,建有半封閉式的行人道,蜿蜒的綠色迴徑貫通全屋苑,締造幽雅園林景致。最後,各幢大樓以天橋連接行人通道,途經各座的住宅大堂更是個愜意的巧合,提了一個寧靜的庭院氛圍。宏偉得如渡假村般的主入口,升高了行人道,讓人車分流。

    時間的考驗

    N1433_IC4A4698

    劉氐自掌舵「迎海」四分一世紀以來,項目的設計共修改了70次才達至現在面貌。整個發展項目將近大功告成,作為核心人物之一的他自當與有榮焉。儘管歷程中克服了不少障礙與妥協,劉氐為自己完成了恒基等發展商的眾望而高興。

    「目前的佈局已是我們能夠實現的最佳成果,若你從高空鳥瞰也認得這屋苑, 整個計劃的質素應不會遜色到哪裡去。」

    劉氐對曾負責的項目引以為傲之際,有關自己在香港發展所擔當的角色亦表示樂觀。「我們不得不為狹小的空間設計發展。打造『袖珍戰艦』正是我們所長—體積小而威力大,這就是香港建築師的宿命。」同時身為建築師與創意人,劉榮廣先生正正是「迎海」的背後推手,然而他的工作還沒完成。

    「我自年輕時代至現在年紀不小仍在負責該項目,而且還差兩期才算大功告成, 希望它不會打破我的記錄吧。」

    「看到那座大廈嗎?K-11,我為它用上了三十年的光陰。」


     

    Video
     
    Gallery

    no images were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