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現文化、藝術與自然的「 CAN-DO 」態度

    16 May 2023

    正值香港疫情鬆綁,讓大家鬆一口氣,《PRC建設》把握機會,為屢獲殊榮的新銳國際建築設計事務所 CAN 的常務董事 Stephen Chow (周漢邦) 進行訪問,多角度地去探討他們的發展路向,包括全面實踐可持續設計、在疫情期間籌備公司開幕的挑戰、及其未來發展藍圖。

    (Click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Stephen坦然說籌備 CAN 開幕之時,受到香港社會運動及疫情影響而挑戰重重。但公司卻短短在兩年半內,由十人團隊發展至六十人多,成功在業界樹立名氣。CAN透過集建築、室內、環境標識一體化的方法,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建築設計服務,迅速將業務拓展至中國、香港、東南亞等廣泛地區。

    設計理念

    CAN主張以宏觀思維開展設計過程,透過跨專业團隊合作,發揮所長,相互協作,同時讓建築與環境、建築與室內、室內與標識互相呼應,打造無縫且具有情感交互的浸沉式空間體驗。這樣的多維度融合,讓CAN脫穎而出。

    Stephen指出:「相對而言,CAN團隊間透明化的溝通方式令我們打破思考局限,更有效地交付創新設計。我們選擇同心合力、共同創作,特意將建築、室內設計及環境標識三個領域之間的阻隔拆除,有效打造有靈魂的建築和有情感的空間,構建以人為本、主題鮮明及個性獨特的多元化場所。而且公司上下一心,創作一個又一個別出心裁的設計方案,以提升用戶體驗,為此我深感自豪。」

    CAN 於一月份慶祝在香港首個項目正式落成,是一個佔地855平方米的空中花園,位於黃竹坑新落成的甲級商廈 Landmark South 八樓。CAN同時負責設計大廈的立面及辦公大堂的室內設計,設計利用周圍的山野景觀,以竹葉的形態,將自然生態融入建築之中。

    獲新鴻基地產公司委託,CAN 為西九龍高鐵站上蓋的大型發展項目提供商業規劃。CAN亦為佔地650 平方米的項目中央辦公室 (CPO)提供室內設計,打破一般地盤貨櫃簡陋、傳統的刻板形象,營造靈活且綠色舒適的工作環境。辦公室可容納超過 60人同時辦公,以提高施工效率並協作工作團隊全力發展項目。

    他補充說 :「雖然臨時建築只用上簡單的工業用鋼板,但卻善用可再生物料,再配合綠色設計,加入令人耳目一新的元素。」

    零售協同效應

    Stephen估算,CAN現約有七成項目位於中國大陸,而香港及東南亞項目則各佔15%。憑藉其屢獲殊榮的零售設計方案,在大灣區 11 個城市及中國其他主要城市已獲取廣泛認可,公司現正籌備設立一個跨地域中央辦公室。

    他續說:「中國在過去十年迅速發展,在零售協同效應方面,設計師仍有很多空間以不同方式處理問題。」

    在 2022年,Stephen有機會去到歐洲及東南亞比較不同市場,使他意識到中國大陸的消費能力日趨年輕化。

    他指出:「新世代追求大膽無懼、勇於表達自己身份,並且能展現奢華及具個性的設計。從創造中表達獨特性的設計,以至建築學用上的語言,甚至租賃策略方面,都影響著我們的設計。不斷變化的設計趨勢將設計師的想像力推向新的高度,推動我們打造獨特創新且引人入勝的空間。」

    可持續發展及科技

    討論到這些未來核心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時,他認為這些客戶對有關議題的認知越來越高,又指發展商同樣在籌備項目時,均陸續加入顧及環境元素的考量。

    「客戶意識提高、政府提供補貼,畢竟還需要有設計師才得以成功推動。一個城市或項目能夠造就綠色設計,歸根結底還是需要有設計師、建造商、用家、決策者或政府提供意見;所以設計師更需要為未來作出貢獻,提升對綠色建築的認知。」

    Stephen對於可持續發展設計的熱誠可謂是公司核心所在,因為 CAN 三個英文字母可引申成「文化 (Culture)、藝術 (Art) 與自然 (Nature)」之意思。就團隊而言,可持續發展是每個項目的主要元素,團隊上下將當中的精神融入每個項目之中,並進一步提升客人的想法和要求。

    科技也在 CAN 的設計方向中佔重要地位,Stephen解釋:「科技正急速發展,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企業重要的推動力。雖然科技不會取代設計師的腦袋,但科技卻能夠提供一個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設計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手繪方法,透過利用人工智能的協助,將傳統與科技相結合,可創造出更多天馬行空的設計。只要善用這輔助工具,不過度依賴,擁抱科技也不失為一件美好的事情。」

    尤其在科技應用方面,Stephen當然明白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技能,對公司內的不同專業團隊,能夠運用全面思考模式應付各種挑戰,還是滿有信心。

    Stephen指出:「每一個設計項目都是團隊集體創作的結晶。在工作生涯的首二十年,我一直維持著保守而謹慎的態度。但在三年前,我選擇在充滿挑戰的時間,離開安適區,突破自己。」 他寄予年輕人:「無論未來,不管市場或城市有多壞,總會有一線光明,問題只在乎你覺得半杯水是半空,還是半滿。如果有想法就不要猶疑,放膽地去做,只要勇敢前行,總會在茫茫大海中找到正確的方向。」

    Video
     
    Gallery

    no images were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