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政府:绿色创建为未来

    6 April 2012

    香港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女士接受本刊《PRC建设》杂志的访问邀请,谈及有关本地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创意、第二个商业中心区及为未来发展而设的土地储备。

                      

    香港政府近年来大力提倡建筑工业方面的可持续性、绿色创意及科技。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们在这几项范畴上的进展?

    近年,香港政府在建筑的可持续性、环保创意及科技上各方面的发展均有显著的跃进。 首先, 我们创立了香港绿色建筑议会, 首个为推动香港发展绿色建筑的组织; 而该会首要推行的任务, 就是要将环保建筑评估系统 HKBEAM 提升至 HKBEAM+。因此, 无论是住宅或非住宅用途的建筑, 所有建筑物规划都必须通过较高标准的 HKBEAM+。这是现今世界各地公认为非常有效的评估系统, 而建筑物要通过评估, 亦须花一段时间方能 完成整个过程。 我们之所以无须通过立法过程而促成其事, 主要是我们在总楼面面积 (GFA) 上作出宽免; 只要通过 HKBEAM+ 的系统评估, 部份楼宇的设施可不必拨入建筑面积之内计算。 因此, 香港绿色建筑议会收到了大量有关认证的申请。在去年的四月, 我们亦为一些新建筑物设计落实执行这系统评估, 包括将停车场迁移至地底, 令地面层有更广阔空间, 并将阻碍通风的群楼搬离及要求楼宇分隔等。如果楼宇是建筑在狭窄的街道上, 就需要将楼宇向后移以腾出更多的行人信道及公众空间。这些要求都是为了推动未来香港环保建筑而落实的。

    香港现正建造首个零碳排放大厦, 你可不可以介绍一下, 例如其位置及建造目的?

    我们另一个令人振奋的项目, 就是通过香港绿色建筑议会来展示如何将科技及设计应用于 建筑上, 减少能源消耗, 希望在香港打造首个零碳排放建筑典范。这个项目建筑工程现已于九龙湾进行, 并预计在2012年6月完成; 项目包括了大楼、大型花园及开放给公众使用 的空间, 展示将最新科技融入建筑之中, 并会成为香港未来建筑的指针。项目会公开给学生及游客参观,并会成为展示香港未来建筑的公众教材。

     

    我们知道有不少东九龙活化项目经已或现正规划,当中包括启德、九龙湾及观塘区。你可否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些项目的具体情况及进度?

    有关这区的发展项目, 例如启德及启德河的发展, 我很高兴为启德河活化项目首阶段的动工仪式作主礼及揭幕。 启德河原来的用途只是避风及防洪, 但很可惜在近数十年大量妄顾公德的人非法倾倒淤泥, 导致启德河水受到严重污染, 发出恶臭, 并一直为人所咎病。现在, 这条长2.4千米 的启德河及其邻近地方将纳入为整个启德发展区的主要设计, 而就启德河上流工程已于去年展开, 范围约600米长; 而我们依然会开放河道, 美化两边河堤, 以及管制非法倾倒淤泥, 希望将之打造为黄大仙区的河岸风景区。 我们目标是在往后的数年开始启德河中游的改善工程, 这里的大肠杆菌含量远高于水平, 不适合进行任何水上活动; 因此, 我们将会在这里进行生物改善工程, 既可解决污染及气味问题。事实上, 我们希望可以利用现时改善城门河的技术来改善启德河的水质, 令其适合水上活动。因此, 我们已预算花费及投资在科技发展上以达到这个目标, 我们相信改善及提升启德河水质, 将会为整个启德区域 (包括九龙湾及观塘) 带来无穷效益。 如果我们能够如预期中达标, 若以规模论, 这项目涉及的三个地区-启德、九龙湾及观塘的面积, 相等于英国伦敦金丝雀码头的3至4倍。除了人口密度比当地高很多之外, 我们更指望这里将会为整个东九龙地区, 包括启德、观塘、九龙湾提供共5百4十万平方米 的办公室空间。 我们会按中环发展的经验作蓝本, 但绝不只会将中环的模式在这里复制, 反而我们着重让这区变得更加综合、完整及多样化。东九龙在都市设计及规划上都尽展新色彩、新概念, 我们的设计重点不只在办公大楼, 反而在街道景观、行人信道、海旁、绿化及园艺更为看重。整个活化项目目标是将启德打造成为居民及上班族的好去处。中环一向是香港的财经中心, 不少国际及本地主要银行的总部及港交所均设于此; 我们希望启德发展区是香港第二个商业中心区,而不是中环的竞争对手。

    香港未来会继续发展, 但面对市区土地短缺问题,政府如何应对未来不断增加土地需求的问题?

    近几年, 香港房地产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 物业价钱飞涨, 社会对未来土地要求及土地使用日渐关心。因此, 行政长官就要求我们要建立土地储备或土地银行以满足未来住屋及其他发展的需求。土地储备的概念虽云非常简单, 但这是香港前所未有的。 一般来说, 每当我们需要土地的时候, 都会有很明确的用途, 例如拨土地发展迪斯尼主题公园, 或兴建公屋等; 但这次却不是, 我们会采用多角度方法以配合土地储备的建立, 并会让大众了解必须抱开放的态度, 来思考建构土地储备的方法。但建立土地储备是一项漫长的过程, 因为必须同时兼顾环境影响的评估、公众参与、土地取得、阻碍及清拆等多个程序。 在众多方法的前题下, 我们还有再多两个创新方法让公众讨论; 首先是在维多利亚港之外的地方进行填海工程, 因为填海是最快及最有效的方法取得最多的土地, 更可同时解决不断增加的建造及拆卸工程时所产生的大量建筑废物。现时, 我们要付费并将这些废料运往广东省, 但这亦是填海的最佳物质。我们亦可用石洞来处理废弃的公众设施, 例如沙田污水处理厂现时占用海旁26公顷的地方, 现正进行将处理厂拆卸的废料搬到石洞储存的可行性研究。我们希望这些方法可以配合土地储备, 来建立及确保香港的未来发展可以得到支持。

    More 评论及专访
    日益重要的项目管理经理
    近年来,具有专业资格的工程师,均为自称是「工程师」的人士而大表不满– [...]
    前军火库化身为亚洲协会香港中心
    亚洲协会香港分会(ASHK) 在2012年2月9日开放在金钟的新总部,并在这天庆祝四座前英军建筑的改造工程完工,成为了文化和教育中心,亦是新建接待馆的开幕日子。当中一条独特的「Z」型行人天桥,将改造后的历史建筑和新的建筑紧密连系在一起。 [...]
    在港设数据中心 亚太区内风险最低
    全球最大的私人房地产信息服务公司高纬环球及世界顶尖的工程顾问公司 [...]